2003年11月25日

人生四苦

沖031201出生前3週
印象中曾在《大智度論》讀過,人生的四苦中,以「生」為最苦。這實是令我意料之外,因為「老」「病」「死」的苦都是常見的,「生」則應當是喜悅的。

但依據佛陀的觀察,胎兒身居母腹時如處牢獄,日夜困厄,不得出離,有胎獄之稱;到了出生時,首先在母體的陣痛中就會受到震撼的節奏,流經臍帶的血液量也會開始減少,開始缺氧,接著順利的話必須塞過狹窄的陰道,像被山夾體一樣,頭肩胸受盡過度的擠壓,且往往母子交危,命在旦夕;一旦從温暖安全的子宮出來後,初次接觸空氣,渾身皮膚有如刀割,接著又受盡驚嚇……

所以在人生的四苦中,出生時的苦遠甚於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。
佛陀的這些觀察我已無法印証,畢竟我早忘了當初在媽媽肚子裡的感覺,但看著老婆獨自幸福的模樣,總難以相信她肚裡的小寶寶是在坐牢。

不過依照現在的科學研究,出生確實是非常辛苦的,胎兒為了渡過這生命的最大難關,會大量增加「兒茶酚胺激素」的分秘量,尤其頭部受到擠壓時,會暴增到二十倍,如果遇到分娩困難時,甚至增到一百倍,進入一種類似「龜息」的狀態,幾乎不須要氧氣,全身只維持腦和心臟的最低運作。

現在很多人的生命,已和佛陀所觀察到的不同了,不少新生兒是剖腹生產的,媽媽不苦,小孩可能也沒那麼苦了。

我們家的小寶寶,我希望他別錯過這第一苦,人生畢竟才這幾樣苦,錯過了就沒了(雖然他終究會忘記),況且科學上指出,這「兒茶酚胺激素」對大腦適應世界有非常正面的幫助,如果擠得不夠苦、壓得不夠久,可不會分泌出那種激素來。

(註:這對媽媽似乎不公平,為了小孩能獲取激素,媽媽得經歷那樣巨大的痛苦,但實際上,媽媽至少得在經歷了陣痛後,身體本身才會認為已生過孩子,身體才會開始自然的調整內分泌以適應新的身體狀況,所以媽媽的生產之苦雖可免,陣痛倒還是要享用一下才好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