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冲的命名
──寫給小寶貝的
將來有一天,你可能也會問,為什麼你叫這個名子?
簡單的說,因為你是平安夜裡由聖誕老公公從煙「囪」送進來的大禮,為了記念,就取個諧音「冲」(沖的同義字)作為你的名子。
命名,是為了便於稱呼吧!不管你叫什麼,你都是我跟你媽的小寶貝,就像椅子,我們也可以叫它別的名稱,但基本上它就是拿來坐的,只是大家都叫它椅子,我們也就延用著這麼叫,譬如「莫氏樹蛙」,最先發現牠的人將牠取名為「莫氏樹蛙」,於是全世界大部份的人也都這麼叫牠。
你呢,是我和你媽最先發現的,所以免不了由我們幫你取名子,如此而已。
親愛的小寶貝,我們在想,要為你取什麼樣的名子?關於未來的期許,我和你媽的心意是完全一致的,我們都希望你將來能過得「健康、快樂、平安」。
這樣的祈求說大不大,說容易卻也很不容易,但我們相信,如果能擁有健康的心靈,則不論一切如何,都能過得「健康、快樂、平安」。因為心靈健康,身體就能隨順自然調整機能;快樂更是原本就發自於心靈的;而心安,也就會有平安。
至於如何擁有健康的心靈,倒是沒有一定,只能就我有限的體驗,給你一些建議,這些建議就取作了你的名子:「冲」,是沖的俗體字。從水中聲,字義為:涌搖也、水流也、突也、飛升也、深也、稚也、虛也空也。
是這樣的,我先把關於心靈健康的建議醞釀好,然後去找靈感。
到那找呢?我思量陳李兩家的歷史人物中,有誰是活得很精彩的,李家較多,如老子、李白、李商隱、弘一大師……,陳家則有玄奘大師(他算是玩得相當兇的一個,不但是地理世界上的大冒險家,也是心靈世界上的大旅行家,而且他剛好是由李姓皇帝支援去取經的。)
於是我拿玄奘重要的譯作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以及老子的《道德經》來翻,從中找尋靈感。找到了靈感,又確認其音、義、形都適合,我們就取作了你的名子。
關於健康心靈的那些建議如下:
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採納以下這些建議。
沖有『沖犯』的意思,我個人覺得保持叛逆精神是很重要的,這跟我的生活背景有關,潮流不斷的牽著我走,並不是跟著潮流不好,但被牽著走和自主加入是不同的。
保持你自己的熱情與單純,依照你的經驗、思考、能力、因緣,隨興而行,任意所之,順機應化,率性而為。中庸有言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為道」。沖犯吧!叛逆吧!別理我們的建議,走你自己的路。
第二個建議 『高馳兮沖天』
引自楚辭,建議你不但要要叛逆,而且隨著喜好、因緣、感受,就走吧,不用猶豫,想怎麼走就怎麼走,興沖沖的去走,熱情的去享受。甚至只是保持單純的主動、只是單純的積極(一種沒有對象、沒有目標的主動;一種沒有動機、沒有須求的積極),質問一切、懷疑一切、溝通一切。但不是攻擊,遇到任何狀況,均以討論、分享的形式前進,只是不害怕發現,願意面對更多的問題與更大的不確定。人生不長,真誠的面對,就像一場飛翔、一次遨遊。
第三個建議 『體解沖邃』
接著,更深入的去感受所感受的。沖還有〝深邃〞的意思,有很多時候,我們常會誤會我們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。若能越深入感知所感,心也會越清楚。
這種深入是真正的深入,不是為了追究答案、理論、結果,而只是去感受、只是由衷的親愛與關懷,和事實共同生活,深刻的體會,安住於事實之中,意識到、感知到內在和外在的整個情況,以極大的機敏,釐清動機、看清意念、覺察感受。
第四個建議 『沖氣以為和』
沖有沖調的意思,剛開始,可能可以駕馭著自己的喜惡,像沖浪般享受喜惡所帶來的熱情與速度,但隨著成長,染著通常與日俱增,個人欲求與外在環境開始有所矛盾,內心各種價值觀的浪頭也會相互沖犯、彼此沖撞。
「沖氣以為和」出自《老子》,是在說明「道」如何生化萬物的過程。「沖」在此表"涌搖也",有攪拌的意思,引伸有相互激盪之義,最後彼此調「和」。我覺得重點倒不在於最後的「和」,而在於過程中的「沖」。
衝突,是人生中重要的課題,在衝突開始時如果沒有先來過一翻激盪,不會有最後的和,而且「和」指的似乎不是兩種力量的平衡,因為據我的經驗,衝突幾乎是完全無法調和的,但如果能先充份的激盪過,你就能享受那種無法調和的狀態,那也就是「和」了吧。
第五個建議 『沖滌心靈』
隨著年紀增長,總不斷感覺到單純的重要。然而生命並不簡單。生活盡可單純,不過生命本身卻無比的廣大、複雜,你可以衣食樸素,你可以生活簡單,但那都不是單純,單純指的應是一份品質,沒有染著,內在純真、不複雜、不矛盾,輕鬆、自然、清楚、寧靜。
沖有〝沖刷〞的意思,如何在複雜的人世間時時滌清內在的攀緣染著,保持單純,就要看你的本事了。
第六個建議 『回歸沖年』
沖還有個可愛的字義,意指〝幼年〞,我非常喜歡這個意思,也建議你在成長的過程中,能時時返還童真,回到赤子之心來生活,回到最初單純的心情。
在你還在你媽的肚子裡時,我和你媽和你常去爬承天禪寺,雖是同一座山,每次仍從腳下爬起,沒有例外。生活也是,隨時隨地,從零開始,不和別人比,也不和之前的自己比,只是邁步向前,永遠熱情的去探索、去感受,每次都是第一次,新鮮、謙虛、趣味,保持著童心、初發心。
第七個建議 『謙沖為懷』
基本上,我越來越確定,人生要用玩的,保持童心去玩。
這倒不是說人生是用來玩的,或者說人生是一場遊戲之類的,生活其實非常難,甚至帶著殘酷,但是人生不得不玩,如果不玩,很難認真的去感受。玩,解放了所有的束縛、衝突、制約,於是感受才能真正深入。
謙沖為懷和玩有什麼關係呢?玩,指的正是徹底的簡單而謙虛,其中沒有任何對於成就的追求,毫無攀緣,對於任何對象都只是參與,而不追隨,不想達成什麼,也不想成為什麼,只是興沖沖的玩、認真的玩,謙沖為懷,好好的玩過一生。
第八個建議 『太沖莫勝』
這是《莊子》中所提的境界之一,意指圓渾無跡,氣機平衡和諧。
我覺得這種境界可遇不可求,也不容易懂,其中有趣的是:列子遇了這種境界後「三年不出…食豕如食人、於事無與親…」。說列子後來在家餵豬時,就像請客人用餐一樣,忘去了貴賤的分別,對於世事沒有偏私,由文采返歸朴實。
我想牽強附會的說,一個朝向自我完成的人,自然會是服務奉獻的人,因為真正的內在平衡和諧必定會顯現於外在的關係中,當然,外在的平等慈悲也能促成內在的圓滿融通。我的意思是,心靈健康就會有平等的心,有平等心自然就會慈悲。相反的,慈悲也能培養平等心,而促成心靈健康。
第九個建議 『道沖,而用之或不盈』
仍出自《老子》,闡釋「道」的體與用:道的本體是空虛的,作用卻沒有窮盡。佛法也提到:萬物皆具終極自性,由此開發出無上潛能。
「空虛」是沖很重要的字義,我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中性的,一切的好壞並非絕對,完全是由我們個人過去的經驗、習性、喜好,而在同一件事物中獲得愉悅或厭惡的感受。所以命運只是我們面對生命所形成的感受,現在的生活感受就是過去面對生命的方式所造成,未來對人事物的觀感則累積於當下生活的動機與過程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相信「心安,就會有平安」。
第十個建議 『微妙沖寂智』
不論就各種層面來說,我和你媽對佛法都非常欽服和感恩。但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共六百多卷,一時沒辦法看完,只好翻了其中幾卷選讀,主要似在講空性與無執,其中〈真如品〉提到有一種智慧,稱為「微妙沖寂智」,若按照經中所言,是不應該嚮往的,但我近年來一直對「空性」深為著迷,挺想玩玩看的,內容則要由你自己去看了。
以上是字義的部份,但除了意義之外,「美感」是人生中更重要的部份,當我找到一個字想當作你的名字時,我都會先唸唸看,並要搭配「陳」,直覺的感受一下,如果不美,就直接淘汰掉。
沖與陳搭配起來,一輕一重;一個表陳舊、一個表沖幼;一個有鋪陳展開之義、一個直觀沖撞,彼此具有衝突性與互補性,能形成一股張力。聲音的部份也很不錯,「陳沖」唸起來可以豪邁、可以綿延;可以激昂、可以空靈,美感很夠。有意義不一定美,但美本身卻具有重要意義。
整個取名子的過程,算是我對自己30多年來生命的檢視與期許,所以並不可靠,尤其後面幾項建議,是透過書本所產生的浪漫想像,可信度更低。
這些建議或許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: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長、自我消融(先是享受你自己,接著享受關係(這種享受比前者更棒),最後享受享受本身,純然的享受。)
回歸主題,我們只是希望你將來能過得「健康、快樂、平安」,因而產生了這些建議,但不管如何,你無須採納這些建議,應以你自身的因緣行於所當行、止於所不得不止。就像這個沖字一樣,當你把他念出來,在聲音中,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間感,你知道你可以任意所之,那是一個任你發展的空間,其中雖有沖霄淩雲之勢,卻又謙沖無著,稍似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以此之故,名你為沖。
阿明
於報戶口後
註1:其實取名是兩點水的冲,但電腦不易打出來,故以「沖」代替。
「冲」與沖的字義相同,為何用「冲」而不用沖?一方面是添點神秘感;一方面因「冲」是沖的俗體字,也就是說本來沒有「冲」這個字(但老子中已有),是隨順大眾方便而有的,也許你將來也能隨俗隨眾。
註2:之所以取單名,是因為建議不只單一。其實原先也試過兩個字的名字,但字義上會因相互的關係而容易產生單一方向的解釋,失去發想的空間。
註3:原本就不準備去算你的命來取名,但後來發現,如果不依賴“給你好命”的理由,實在難以說服自己安心的為另一個“人”安上一個“名”。但寧可草率也不願意就此逃避去找算命先生。記得剛開始時,我想到的是自己一些偶像的名子,譬如蘇東坡,他的名子叫“軾”,是車前的橫木,可以扶手或站上去眺望方向:而他弟叫“轍”,是車輪輾過的痕跡。於是我想了想,也許可以叫你“軔”(剎車),因為我的人生有一段日子都在踩油門,近來始覺得剎車的重要,但「陳軔」叫起來實在沒有美感,也就算了。後來,我又與中文系的同學商量,我們覺得“庸”很不錯,但真的要取作你的名子仍找不到很肯定的理由,最後我先放下名子本身,回到我和你媽對你的期許上,才逐步完成了上述的過程。
命名,是為了便於稱呼吧!不管你叫什麼,你都是我跟你媽的小寶貝,就像椅子,我們也可以叫它別的名稱,但基本上它就是拿來坐的,只是大家都叫它椅子,我們也就延用著這麼叫,譬如「莫氏樹蛙」,最先發現牠的人將牠取名為「莫氏樹蛙」,於是全世界大部份的人也都這麼叫牠。
你呢,是我和你媽最先發現的,所以免不了由我們幫你取名子,如此而已。
親愛的小寶貝,我們在想,要為你取什麼樣的名子?關於未來的期許,我和你媽的心意是完全一致的,我們都希望你將來能過得「健康、快樂、平安」。
這樣的祈求說大不大,說容易卻也很不容易,但我們相信,如果能擁有健康的心靈,則不論一切如何,都能過得「健康、快樂、平安」。因為心靈健康,身體就能隨順自然調整機能;快樂更是原本就發自於心靈的;而心安,也就會有平安。
至於如何擁有健康的心靈,倒是沒有一定,只能就我有限的體驗,給你一些建議,這些建議就取作了你的名子:「冲」,是沖的俗體字。從水中聲,字義為:涌搖也、水流也、突也、飛升也、深也、稚也、虛也空也。
是這樣的,我先把關於心靈健康的建議醞釀好,然後去找靈感。
到那找呢?我思量陳李兩家的歷史人物中,有誰是活得很精彩的,李家較多,如老子、李白、李商隱、弘一大師……,陳家則有玄奘大師(他算是玩得相當兇的一個,不但是地理世界上的大冒險家,也是心靈世界上的大旅行家,而且他剛好是由李姓皇帝支援去取經的。)
於是我拿玄奘重要的譯作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以及老子的《道德經》來翻,從中找尋靈感。找到了靈感,又確認其音、義、形都適合,我們就取作了你的名子。
關於健康心靈的那些建議如下:
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採納以下這些建議。
沖有『沖犯』的意思,我個人覺得保持叛逆精神是很重要的,這跟我的生活背景有關,潮流不斷的牽著我走,並不是跟著潮流不好,但被牽著走和自主加入是不同的。
保持你自己的熱情與單純,依照你的經驗、思考、能力、因緣,隨興而行,任意所之,順機應化,率性而為。中庸有言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為道」。沖犯吧!叛逆吧!別理我們的建議,走你自己的路。
第二個建議 『高馳兮沖天』
引自楚辭,建議你不但要要叛逆,而且隨著喜好、因緣、感受,就走吧,不用猶豫,想怎麼走就怎麼走,興沖沖的去走,熱情的去享受。甚至只是保持單純的主動、只是單純的積極(一種沒有對象、沒有目標的主動;一種沒有動機、沒有須求的積極),質問一切、懷疑一切、溝通一切。但不是攻擊,遇到任何狀況,均以討論、分享的形式前進,只是不害怕發現,願意面對更多的問題與更大的不確定。人生不長,真誠的面對,就像一場飛翔、一次遨遊。
第三個建議 『體解沖邃』
接著,更深入的去感受所感受的。沖還有〝深邃〞的意思,有很多時候,我們常會誤會我們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。若能越深入感知所感,心也會越清楚。
這種深入是真正的深入,不是為了追究答案、理論、結果,而只是去感受、只是由衷的親愛與關懷,和事實共同生活,深刻的體會,安住於事實之中,意識到、感知到內在和外在的整個情況,以極大的機敏,釐清動機、看清意念、覺察感受。
第四個建議 『沖氣以為和』
沖有沖調的意思,剛開始,可能可以駕馭著自己的喜惡,像沖浪般享受喜惡所帶來的熱情與速度,但隨著成長,染著通常與日俱增,個人欲求與外在環境開始有所矛盾,內心各種價值觀的浪頭也會相互沖犯、彼此沖撞。
「沖氣以為和」出自《老子》,是在說明「道」如何生化萬物的過程。「沖」在此表"涌搖也",有攪拌的意思,引伸有相互激盪之義,最後彼此調「和」。我覺得重點倒不在於最後的「和」,而在於過程中的「沖」。
衝突,是人生中重要的課題,在衝突開始時如果沒有先來過一翻激盪,不會有最後的和,而且「和」指的似乎不是兩種力量的平衡,因為據我的經驗,衝突幾乎是完全無法調和的,但如果能先充份的激盪過,你就能享受那種無法調和的狀態,那也就是「和」了吧。
第五個建議 『沖滌心靈』
隨著年紀增長,總不斷感覺到單純的重要。然而生命並不簡單。生活盡可單純,不過生命本身卻無比的廣大、複雜,你可以衣食樸素,你可以生活簡單,但那都不是單純,單純指的應是一份品質,沒有染著,內在純真、不複雜、不矛盾,輕鬆、自然、清楚、寧靜。
沖有〝沖刷〞的意思,如何在複雜的人世間時時滌清內在的攀緣染著,保持單純,就要看你的本事了。
第六個建議 『回歸沖年』
沖還有個可愛的字義,意指〝幼年〞,我非常喜歡這個意思,也建議你在成長的過程中,能時時返還童真,回到赤子之心來生活,回到最初單純的心情。
在你還在你媽的肚子裡時,我和你媽和你常去爬承天禪寺,雖是同一座山,每次仍從腳下爬起,沒有例外。生活也是,隨時隨地,從零開始,不和別人比,也不和之前的自己比,只是邁步向前,永遠熱情的去探索、去感受,每次都是第一次,新鮮、謙虛、趣味,保持著童心、初發心。
第七個建議 『謙沖為懷』
基本上,我越來越確定,人生要用玩的,保持童心去玩。
這倒不是說人生是用來玩的,或者說人生是一場遊戲之類的,生活其實非常難,甚至帶著殘酷,但是人生不得不玩,如果不玩,很難認真的去感受。玩,解放了所有的束縛、衝突、制約,於是感受才能真正深入。
謙沖為懷和玩有什麼關係呢?玩,指的正是徹底的簡單而謙虛,其中沒有任何對於成就的追求,毫無攀緣,對於任何對象都只是參與,而不追隨,不想達成什麼,也不想成為什麼,只是興沖沖的玩、認真的玩,謙沖為懷,好好的玩過一生。
第八個建議 『太沖莫勝』
這是《莊子》中所提的境界之一,意指圓渾無跡,氣機平衡和諧。
我覺得這種境界可遇不可求,也不容易懂,其中有趣的是:列子遇了這種境界後「三年不出…食豕如食人、於事無與親…」。說列子後來在家餵豬時,就像請客人用餐一樣,忘去了貴賤的分別,對於世事沒有偏私,由文采返歸朴實。
我想牽強附會的說,一個朝向自我完成的人,自然會是服務奉獻的人,因為真正的內在平衡和諧必定會顯現於外在的關係中,當然,外在的平等慈悲也能促成內在的圓滿融通。我的意思是,心靈健康就會有平等的心,有平等心自然就會慈悲。相反的,慈悲也能培養平等心,而促成心靈健康。
第九個建議 『道沖,而用之或不盈』
仍出自《老子》,闡釋「道」的體與用:道的本體是空虛的,作用卻沒有窮盡。佛法也提到:萬物皆具終極自性,由此開發出無上潛能。
「空虛」是沖很重要的字義,我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中性的,一切的好壞並非絕對,完全是由我們個人過去的經驗、習性、喜好,而在同一件事物中獲得愉悅或厭惡的感受。所以命運只是我們面對生命所形成的感受,現在的生活感受就是過去面對生命的方式所造成,未來對人事物的觀感則累積於當下生活的動機與過程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相信「心安,就會有平安」。
第十個建議 『微妙沖寂智』
不論就各種層面來說,我和你媽對佛法都非常欽服和感恩。但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共六百多卷,一時沒辦法看完,只好翻了其中幾卷選讀,主要似在講空性與無執,其中〈真如品〉提到有一種智慧,稱為「微妙沖寂智」,若按照經中所言,是不應該嚮往的,但我近年來一直對「空性」深為著迷,挺想玩玩看的,內容則要由你自己去看了。
以上是字義的部份,但除了意義之外,「美感」是人生中更重要的部份,當我找到一個字想當作你的名字時,我都會先唸唸看,並要搭配「陳」,直覺的感受一下,如果不美,就直接淘汰掉。
沖與陳搭配起來,一輕一重;一個表陳舊、一個表沖幼;一個有鋪陳展開之義、一個直觀沖撞,彼此具有衝突性與互補性,能形成一股張力。聲音的部份也很不錯,「陳沖」唸起來可以豪邁、可以綿延;可以激昂、可以空靈,美感很夠。有意義不一定美,但美本身卻具有重要意義。
整個取名子的過程,算是我對自己30多年來生命的檢視與期許,所以並不可靠,尤其後面幾項建議,是透過書本所產生的浪漫想像,可信度更低。
這些建議或許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: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長、自我消融(先是享受你自己,接著享受關係(這種享受比前者更棒),最後享受享受本身,純然的享受。)
回歸主題,我們只是希望你將來能過得「健康、快樂、平安」,因而產生了這些建議,但不管如何,你無須採納這些建議,應以你自身的因緣行於所當行、止於所不得不止。就像這個沖字一樣,當你把他念出來,在聲音中,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間感,你知道你可以任意所之,那是一個任你發展的空間,其中雖有沖霄淩雲之勢,卻又謙沖無著,稍似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以此之故,名你為沖。
阿明
於報戶口後
註1:其實取名是兩點水的冲,但電腦不易打出來,故以「沖」代替。
「冲」與沖的字義相同,為何用「冲」而不用沖?一方面是添點神秘感;一方面因「冲」是沖的俗體字,也就是說本來沒有「冲」這個字(但老子中已有),是隨順大眾方便而有的,也許你將來也能隨俗隨眾。
註2:之所以取單名,是因為建議不只單一。其實原先也試過兩個字的名字,但字義上會因相互的關係而容易產生單一方向的解釋,失去發想的空間。
註3:原本就不準備去算你的命來取名,但後來發現,如果不依賴“給你好命”的理由,實在難以說服自己安心的為另一個“人”安上一個“名”。但寧可草率也不願意就此逃避去找算命先生。記得剛開始時,我想到的是自己一些偶像的名子,譬如蘇東坡,他的名子叫“軾”,是車前的橫木,可以扶手或站上去眺望方向:而他弟叫“轍”,是車輪輾過的痕跡。於是我想了想,也許可以叫你“軔”(剎車),因為我的人生有一段日子都在踩油門,近來始覺得剎車的重要,但「陳軔」叫起來實在沒有美感,也就算了。後來,我又與中文系的同學商量,我們覺得“庸”很不錯,但真的要取作你的名子仍找不到很肯定的理由,最後我先放下名子本身,回到我和你媽對你的期許上,才逐步完成了上述的過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