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5月1日

除了母愛

老婆的娘家務農,屋舍蓋在平緩的坡地上,後院上去沒幾步就是「王家山」的山頂,晚上若有月亮時,山脈呈現著一片柔媚的氣氛,月光延著山徑與坡地鋪開,色調寧靜而清冷,有一種簡約的浪漫。
王家山

在沒有月亮的晚上,大地會整個籠罩在一片出奇的暗中,暗到一切都失去了界線,你上床,知道你躺在床上,但放眼望去盡是黑,那厚重濃密的黑,反而穿透了一切隔閡,你的視野沒有任可阻滯,你睜開眼,就能看進那一整塊深沈的黑之中,無邊無際的,你彷彿睡在亙古的宇宙中。

甚至一專心,躺著的床也消失了,宛如徜徉在毫無拘束的洪荒中,直到天微亮,窗戶的邊緣才劃破了黑,劃出了屋外和屋內的界線、劃出了起點與終結,但一切仍然保持著整塊、完好的寧靜,當窗邊的鳥鳴響起,那寧靜則更加清晰的襲上你的心頭。

有些清晨,我會散步到一兩公里外,讓那樣的寧靜縈繞著耳際,而即使相隔遙遠,媽只要站在門口,像唱山歌似的喊一聲「吃早飯了哦!」就能叫我回家。

孩子在三歲前,大腦正依環境所給的刺激,極速的連結發育,在這繽紛多彩的世界裡,我拿什麼餵養我的孩子?三歲很短,我盡可能的,以我有限的知識、在自己人生觀的局限下去作判斷,取捨出那些對生命而言是較為重要的

倒不是刻意要把孩子捏塑成什麼模樣,只因為不管「選擇」或「不選擇」,都是一種選擇。我明白自己是有局限的,但仍開心的,在局限底下作出自己的選擇。

山裡有一種屬於自然的步調,我想我的孩子須要一點寧靜,去烙印那美麗的日出日落,那恐怕是生命裡除了母愛之外,最值得體驗的事了。

註:故在孩子半歲時,我們讓他回王家山,隨母親在娘家住了很長一段歲月,那段歲月我並不在孩子身邊,但我想,是孩子三歲前最重要的一段教育了,表妹陪我們去機場送行,我平靜的,把妻子送回王家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