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6月21日

為什麼要上幼稚園

可能因為我自己不是個好學生,所以對台灣教育沒什麼好感。在沒生小孩和剛生小孩時,我都沒任何意願讓自己的小孩去上幼稚園,如果可以的話,我甚至希望小孩能不上小學,萬一非得上小學的話,也不期待學校能教會孩子什麼,只祈禱不要遇到無知的老師傷害了小孩的心靈。小學的教育仍有許多讓我失望的現場,為了讓孩子能應付那傷人的環境,常令我鞭策自己精進,多為沖沖陶冶一顆具包容力的心靈,能忍受許多大人的無知,畢竟老師們也不是故意的,許多人都只是對人性無知,對自己無知,在沒有方法下,加上大環境的壓力、家長沈重的盲目、學生龐大的人數困境,才使用著不恰當的方法。

尤其自己養了小孩後,更能體會教育的困境,我們家裡兩個大人對付一個小孩,而且沒教他任何東西,仍常有發飆的時候,何況學校老師要教、要照顧一大群小孩;同樣的,我只是上班回來時花一點點時間陪沖沖,就難免會有些不耐煩,何況許多的媽媽整天都得和小孩周旋。

況且生活裡還有很大的壓力與苦悶壓榨著大人,所以在某個剎那間,可能只是個小小的衝突發生,大人的愉快被剝奪了,就只是一點點的愉快也被剝奪了,而孩子僅有的一點點安全感亦失去了憑藉,一聲聲的哭喊、一聲聲的怒吼。大人己經不斷的提高他的忍耐力了,但小孩要得更多,小孩不斷提高他的嗓門,卻再也要不到了,什麼都沒有了。

在那悲傷的哭聲與崩潰的吼聲中,像是傳達了兩顆無助的心靈,兩個相依為命而又難免相互傷害的悲傷之心。在失去平衡後,彼此都只能用生氣來索求一點安慰。

記得年輕的時候,就有個疑惑,大人們為什麼見不到孩子的可愛?十多年過去了,自己已當了父親,才明白問題難解。沖大致上可以算是個乖巧能溝通講理的孩子了,玉文比起我來,更是個滿懷愛意的母親,但我仍要常要看到他們兩人吵架。

像今天,061119沖的情緒又卡住,鬧著要穿已尿濕的褲子,玉文先柔後剛的發飆起來,憤怒的語氣裡偶爾有些傷人,我看著不忍,但也無力協助,真正照顧、忍受的人都是玉文,在真的能幫上忙之前,我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干涉老婆的處理方式,只能任衝突那樣持續著,我可以勸架,但不能突然跳出來就指著別人說應該怎樣怎樣,畢竟一切的辛苦都是她在承擔著。

這也讓我比較能理解託兒所的產生,畢竟人的忍耐力總是有限,如果能有人輪流照顧一個不講理的傢伙,也許可以給彼此的心靈一些休憩,重新補充耗盡的能量。否則一直糾纏下去,大人也是會累,會有點疲憊的。

況且我們家缺錢,總會想要多一個人去工作,玉文又有些缺乏自信,常期望能透過幼稚園教沖更多。於是,我們開始考慮上幼稚園的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