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6月30日

爺爺一定有辦法

每次演奏這一齣繪本時,孩子的第一個反應就是「爺爺一定有辦法」,當下個難題出現時,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喊「爺爺一定有辦法」,一次比一次大聲,一次比一次堅定,整個故事就在這樣迴環往復的韻律中,一步一步推進。

而畫面的空間也像故事的節奏一樣,很簡單卻耐人尋味,每一頁都由幾個固定的區塊構成,有樓上樓下、有戶內戶外,還有老鼠家庭的「秘密基地」,這些畫面交織出許多親切的細節來。

孩子的另一個反應就是對著畫面的下方指指點點,然後眼神中閃爍著「你看!你看!喂!你看見了沒有?」似乎怕其他人遺漏了小老鼠的家庭。

等唸完了,小孩就會拿去翻,一頁一頁的翻,親自把小老鼠家庭的故事兜起來,接著孩子能發現更多,發現樓上與樓下是相互關聯的,發現屋內屋外有更多生活在無言的進展著,發現日落、發現下雨、發現星光、霞雲,發現約瑟的家就在小河邊、發現媽媽懷孕了、而老鼠媽媽又生了四胞胎……

在翻找的過程中,簡單的故事旋律又會在孩子腦中響起,引發出更多相互輝映的樂趣,也體會到有些故事是隱藏在表面之下的。

當然,這些發現不須要大人去說,孩子自己能找到鈕釦在那兒。大人負責的,是時間的部份,是故事基調的演奏,故事從爺爺的毯子中溫馨開始,而伴隨著成長而來的,是困難的出現──「斑斑點點的,真該把它丟了!」

面對困難的則是一個信念──「爺爺一定有辦法」──這個信念在每一次的困難中逐步發展、成熟,並且越來越有信心,因著信念,就會有一段思索的過程,然後是將思索的結果付諸實踐,重新創造。

就這樣,成長的足跡在不斷迴環往復的節奏中推展著。在每一次失去與創新的過程中,情感也就逐漸深厚了,而孩子也越發的相信「一定有辦法」,這辦法來自於一股溫暖的信心,這信心是用親情的土壤培植出來的。

這樣的一本書,就像是為大人寫的似的,每次與孩子共讀,就像是在追憶那點點滴滴的成長歲月,每個階段,總因著一些人的包容,撫慰著成長中的心靈,書末,作者將此書獻給他的伯父,我呢?在每一個成長的階段中,是誰,扮演了爺爺的角色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