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6月2日

我渴了

那陣子我在民間的圖書館服務,而他還沒上學,第一次是被其他大孩子帶進來的,有些怕生,只跟其他孩子一起在樓下玩積木,之後連續幾個晚上都來,作一些飛龍或是只有兩根腳的高個子機器人。

有一個晚上他沒來,那天下雨,他在巷子裡玩水,頂著紙板、駕著飛機,在太空中閃避迎面而來的雨滴,到圖書館只降落了三次,衣服雖然每次都是濕的,但穿著都不相同,相信是家人幫他替換過了,我不禁對他的家人感到仰慕,現在肯讓孩子一次次和雨勢搏鬥的父母應該不多吧。

我唸了《我的衣裳》給他聽,他覺得雨衣裳不好看,比較喜歡彩虹衣裳,我問他,他說都沒看過繪本,只在小時候才有人講故事給他聽。後來我還陸續唸過《門鈴又響了、永遠吃不飽的貓、蠟筆盒的故事、三隻山羊嗄啦嗄啦》,除了《永遠吃不飽的貓》讓他怕作惡夢外,這五本他聽完都沒說什麼。

一天下午,他在玩的時候被其他孩子拌倒在圖書館門口,跌痛了,蹲在牆角啜泣,我抱他進來,假裝幫他上藥,他邊流淚邊告狀,告完後,他去找了《蠟筆盒的故事》,叫我坐好,唸給他聽。當我展示封面、唸出書名時,他的面容開始露出一臉的期待,在期待中還夾雜著一份滿足的模樣。

唸完,他則用全心的滿足來感動你。他說最喜歡這個故事,並叫我去拿另外那四本來重唸,那種語氣相信你也無法抗命,當唸每一本時,他的眼神都是那樣的專注。

然後他說「幫我坐好,現在換我唸」我幫他把椅子墊高,他把五本書擺在桌前,拿起《蠟筆盒的故事》開始展示封面、唸出書名,然後一頁一頁的唸下去,當然,他漏了不少字,有些詞也稍作更動,譬如「男孩還是愁眉苦臉」改成了「男孩還是哭臉」,但任何人都會同意他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,接著,讓我驚喜的是,他開始唸第二本,直到第五本,然後說「好,我要再唸一次」。

「這是誰?」他指著書中人物問我「這本最難唸,裡面的人名我都記不住。」

「三隻三羊真是太好聽了,我要唸三遍。」

等唸完後他又說「啊!我累了,這一次我要用看的」但看到一半,他忍不住又唸了起來,唸完,他說「我渴了,我要喝水」

喝了水,他又繼續「縫紉車,卡噠卡噠…」

「我要下來,我要尿尿,不然我會跟卡玆啦一樣『砰』!」

整個下午他就自個兒反覆演奏著這五本繪本,而且演奏得很流暢,直到大孩子進來找他,大孩子聽他唸,也拿起一本來唸,大孩子是逐字唸的,他聽到大孩子唸的不順,頭也不回的插起嘴來,於是有了些爭執。

大孩子就問他說「你看得懂嗎?那不然你唸這一本的這一頁!」

「哦!我是最小的山羊嗄啦嗄啦……」

「還有這一頁!」……
他不像大孩子那樣一字一字的唸,而是帶著動作「……烏龜把頭抬高,看著揮動國旗的男孩。男孩的哭臉變成笑臉……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