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要!」
「好啦…尿一下嘛,早上起來都要尿尿和嗯臭臭的哦,不然肚子會痛痛哦。」
「不要!」
「不然這樣子好了,你坐在小馬桶上,媽媽講故事給你聽好嗎?」
「好。」
這一段對白,是我跟兒子互道早安的方式,而「大家來大便」的故事幾乎成了我的開場白,故事對孩子來說比什麼都重要,不到兩歲的他,不論是心情不好還是生病,只要講故事給他聽,幾乎都可以安慰他。
回想這一年多來,他聽過的故事,不知道有多少,我也沒法去統計,從不專注到可以接受,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要求,這一段路程我們走得自在輕鬆。
起初,我一邊講一邊讓他補充故事中的兩三個字,接著他開始三個字一句的講,然後到五字一句,現在他已經會自己看著圖講故事。
記得他第一次講故事是「老鼠偷吃我的糖」,慣例都是媽媽講,讓他聽,那一天不一樣,他拿著故事書說:「媽媽,快坐下來,我講故事給你聽。」
「真的嗎?」我一臉驚訝,既疑惑又興奮。
這時他改口說:「還是媽媽講給“你”聽!」(註)
我趕緊學他平常想聽故事的樣子:「沖沖,快講給我聽嘛,我好想聽故事哦!快點快點嘛!拜託拜託!」
「好吧!那我們來講故事吧!」我們兩個這時都笑了。
「先生!先生!我要告狀!」
「告什麼狀?」……
註:小沖沖還不太能分得清“你”“我”的用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